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

與老師們聊聊 ASD :紅瓦厝國小

作者:陳盈君

「盈君老師,那個不好意思,我們學校想邀請您來演講,關於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的主題。不過,很不好意思的是,因為我們學校預算不足,可能無法給出相對應的講師費,不知道您這樣願意嗎?」

「好啊!講師費就不用了。明年我可能不能再繼續接學校服務,這就當作我回饋給學校的演講,也謝謝您們之前的照顧。」

一直以來,我對於跟老師、跟家長、跟孩子的座談、演講都很願意。因為,我非常相信,當社會裡的家庭問題越少,社會就會越好。而家庭問題,有一大半的原因都跟孩子有關。如果能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,也能解決一大半的家庭問題。就這樣,我義無反顧地接下了這場演講。




這場演講,從收到主任邀請到演講時間,相距只有短短兩週。這期間,我原本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,該約的會還是要約,該睡的覺還是要睡。

備課開始

所以,在這次的備課策略,我決定嘗試大幅減少投影片製作的時間。我大約只花 10% 的時間在製作投影片(加上親愛的幫我製作封面,又幫我省了5%的時間),其餘 90% 的時間,我都拿來思考活動設計,這樣讓我更能運用零碎時間(上下班途中、送公文途中、買飯途中、入睡前……)。

簡單來說,這次的演講,基本上就是「用活動從頭串到尾」。

我決定用「活動」為主軸,精簡準備時間不是最主要的因素,而是因為我考量到老師們的需求。

在這麼短的時間內,我來不及事先針對各位老師們對病症瞭解的背景做調查,所以,我就自己想像:老師們平時的研習經驗一定不少,對於這兩種診斷基本上也不會第一次聽到,可是,卻還是在教學現場處置上多有疑問,這代表的是:老師缺乏的不是知識,而是實做策略。

當我想到這一點,也就決定了我的活動設計的重心:「提供應對策略為導向」。

可是,在提供實際應用的策略之前,還是需要活動暖身,為病症的知識背景做前情提要,接下來讓老師們實體經驗孩子們的感受,接著讓老師們自己分享自己教學現場的個案互動經驗,我直接用這些個案來應用我提供的策略。

寫到這裡,一切聽起來都很完美。可是,到了當天,我到現場一開始的感受,卻不是這樣……

正式上場

首先,希望老師們能盡量往台前坐,這部分真的是超感謝陳主任的幫忙,幫我鼓勵老師們往前坐,才能夠讓老師們集中點坐,讓我能順利分組。

第二,晚了十分鐘開場,因為在陸陸續續等待老師們到齊,加上我看到有老師抱著作業本進來,我心想不妙,等會我得更賣力地抓取他們的注意力才行。

但是,多虧了這次是用活動從頭串到尾,所以,開場後,老師也沒有時間把作業本打開批改。

最後,這次的課程滿意度平均高達 9.3 分。



不過,該檢討的,還是得檢討……

1. 在討論病症的特徵時,應該事先畫好表格。
今天在現場畫,一時不察,表格劃錯了,讓聽眾有理解上的困擾。

2. 在個案分享並進一步探討時,應修正為「每分享一位個案,就立即做探討、回饋」。
今天使用的方式是,當三位個案都分享完畢後,再依輕重程度來探討回饋。這樣的做法,需要有高超的記憶力,容易增加講師的負擔,提高出錯的機率。

3. 個案分享與探討回饋的時間,可以再增加。
其實,最能讓老師們有收穫的內容,就是直接讓老師們知道他們可以做什麼,而且是越方便做越好。所以,若能增加時間,再更進一步地仔細分析個案,讓老師們把分析孩子狀況的技巧學回去,老師能使用的廣度就會大大提升。(但是,教如何分析個案,需要好多時間呀!)

4. 小組上台分享時,大海報的使用。
因為沒有助教幫手,所以前兩次的小組分享,都勞煩主任來當我的助教,幫我寫關鍵字在海報上。到了第三次,我覺得這樣不行,所以,我當下請各小組上台分享時,推派兩人,一人口說分享、一人聽寫海報。這樣的方法,果然讓小組分享的流程加快,我在運課、回饋上也順暢很多。



演講結束,場地收拾告一段落後,主任與我在講堂內聊了一下。

「盈君老師,妳今天上的課,不應該只有 1.5 小時,妳這個課程,要上到 4 小時,內容都很充實!如果是妳上,就算妳到台北,我很願意去找錢,補貼妳高鐵票,請妳回來上,妳也可以當回娘家,就順便回來吧!」

聽到主任的這段話,真的很有成就感!

紅瓦厝國小一角